寧德:海洋生態好 漁業發展旺
為維護海洋伏季休漁期秩序穩定,持續守護海洋生態環境,日前,市海洋與漁業執法支隊開展伏季休漁期海上巡查執法專項行動,對東沖口、餌料交易市場等重點海域開展24小時不間斷地駐點監管、海上蹲守和海面巡查,嚴查各類違反伏休規定的違法行為。
“本次執法行動累計航程300余海里,出動執法人員100余人次,查處違反伏休規定漁船8艘次,確保了轄區伏休管理工作開局良好。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大海上巡查執法力度,保持打擊違反伏休制度行為的高壓態勢,以實際行動擦亮海洋蔚藍底色?!笔泻Q笈c漁業執法支隊相關負責人表示。
強化海洋伏季休漁期海上執法監管是我市近年來致力于改善海洋生態環境的縮影。廣種紅樹林、積極開展互花米草除治工作、持續鞏固清海成效……經過幾年的艱辛拼搏與持續整治,我市海洋環境呈現出良性升級、科學管控與向好發展態勢,實現了產業和生態協調發展,海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對海洋生態環境最為挑剔的“海上大熊貓”——中華白海豚,頻繁出現在三都澳和沙埕港海域。我市海上養殖整治成效成為全國水產養殖高質量綠色發展典型。
生態好帶動產業旺,海上漁業養殖是我市海上經濟發展的“壓艙石”。2022年,我市水產品總產量107.2萬噸,同比增長0.66%,水產養殖面積5.16萬公頃;漁業產值343.2億元,同比增長7.79%。我市作為我國大黃魚人工養殖的發源地和最大規模的育苗、養殖基地,大黃魚是我市水產支柱產業,同時是全國最大養殖規模的海水魚類和八大優勢出口養殖水產品之一,在我省及至全國海水養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22年,全市大黃魚產量達19.47萬噸,占全國80%以上,產值88.75億元,全產業鏈產值超百億,沿海四縣市均有養殖。其中,出口約2萬噸,占據國內外近90%的市場份額。
“2022年,我市首個深遠海養殖平臺‘寧德1號’建成下水,成功舉辦第六屆大黃魚文化節,首次發布大黃魚地方標準2項和產業發展藍皮書,寧德大黃魚入選2022年農業農村部品牌精品培育名錄,進一步打響中國大黃魚之都、寧德大黃魚區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同時,我市新增省‘水鄉漁村’休閑漁業示范基地10家,開工建設漁港項目16個,福鼎沙埕漁港經濟區項目建設順利推進,‘智慧海洋’平臺初步建成試運行,與東海水產研究所共建‘寧德創新研究院’正式落戶,各項工作碩果累累。今年,我們將鞏固清海成果,在海洋經濟發展上高質高效,邁出海洋強市建設新步伐?!笔泻Q笈c漁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閩東日報
記者 余根坤 陳容 通訊員 楊少鵬 薛秋貴
編輯:陳娥
審核:林翠慧 周邦在
責任編輯:陳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