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寧德·鄉村答卷 | 柘榮城郊:慢城不慢!
歷史見證壯闊的行進,時間鐫刻堅實的步伐。黨的十八大以來,柘榮縣城郊鄉搶抓機遇、乘勢而上。
全鄉工業生產總值
達到6.5億元,是十年前的1.5倍
財政收入
實現5504萬元,比十年前增長了3.73倍
農民年人均純收入
增至2.5萬元,比十年前翻了近兩番
……
一組組數據如同衡量工作的標尺,描繪了柘榮縣城郊鄉推進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奮進信念,展現了城郊鄉近十年來跨越發展的美好愿景。
十年間,城郊鄉始終將黨的建設和重點工作有機融合,致力推動城市更新、產業發展、美麗鄉村、基層治理煥新顏,奮力譜寫山鄉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嶺邊亭村田園風光 陳漢華 攝
“一區三線” 拓新城
描繪發展藍圖
柘榮汽車客運站項目已竣工,即將啟動搬遷工作;柘榮縣醫院異地新建項目已經建設完工,正緊鑼密鼓安裝設備;接連城鄉主干道的秀峰路已經開始施工……9月27日,走進赤嶺村,只見新城區配套項目陸續完工,路網建設有序推進,城市框架逐步拉開,新城區模樣初現。

嶺邊亭廣場 林文強
城郊鄉是柘榮縣“大城關”拓展區,所轄嶺邊亭村、湄洋村、前山村、赤嶺村等四個村環繞城關,總人口1.35萬人,占全鄉人口的79%。為提升城鎮承載服務功能,黨的十八大以來,城郊鄉堅持縣委“一二三四”發展思路,主動融入“小縣大城關”發展格局,搭建“一心五組團”城鄉發展框架,推動嶺邊亭、前山、赤嶺、湄洋、下村、際頭等村融入縣域發展規劃,先后完成Y707梨坑至熊透段等10余條鄉村道路建設,省級衛生鄉鎮通過驗收、柘榮四小擴容改造等配套項目,不斷提升城市內涵和功能。
同時,為進一步站牢“兩翼”定位,城郊鄉以安亭路、廣福路、秀峰路三線為骨架,強力推進新醫院、新車站等項目配套建設,擴大公共服務輻射范圍,提升區域集聚能力和引領帶動能力,并持續優化主干路網結構和功能,實施Y707湄梨線、Y712嶺邊亭至梨坪、C115嶺邊亭至楊家盛等道路建設,建設前山、際頭、靴嶺尾村等停車場,破解停車難題,打造方便快捷的城市生活圈。
一條條通村達戶的公路
一個個高標準的文化廣場
一張張喜笑顏開的面容
……
如今,行走在城郊鄉,處處場景都展現了城鄉面貌的巨大變化,一部鄉村振興的樂章在這里奏響。

熊透全景 吳小青攝
“三園兩業” 強支撐
激發產業動能
初秋時節,天高氣爽。日前,在柘榮縣城郊鄉硯山洋山海協作示范園寧德正榮五金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現場,大型機械轟鳴作業,穿梭奔忙,園區建設干勁十足。
“不銹鋼刀剪看陽江,碳鋼剪刀在柘榮?!钡都羰氰蠘s特色傳統產業,也是重要的民生支柱產業。近年來,城郊鄉積極響應柘榮縣刀剪企業“退城入園”政策,成立刀剪行業黨建聯盟,凝聚刀剪服務專班、刀剪行業協會等工作合力,加快刀剪產業退城入園和轉型升級。
寧德正榮五金科技有限公司的不銹鋼剪具項目是寧德市重點項目、寧德市“雙百”項目。不到半年時間,寧德正榮五金科技有限公司就已完成土地摘牌、施工圖設計、施工合同、土石方工程,現正全力推進園區建設,其入園的速度彰顯了城郊鄉大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形成產業集群的決心。
十年來,城郊鄉始終堅持以項目為抓手,推動工業化與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持續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增強項目承載能力,優化營商環境,做好園區企業配套服務,加大招商力度,促進更多企業落戶,呈現出“項目提質、產業升級、園區增效”的發展態勢,凸顯工業經濟主導格局。

太子參收成 陳開秀 攝
目前,城郊轄區共有柘榮縣生物醫藥循環經濟產業園、硯山洋刀剪產業園區、柘榮機械鑄造產業集中區三個工業園區,工業生產總值達20億元,成為全縣工業發展的強力引擎。其中,以張小泉、永得利為主的刀剪項目聚焦智能化產業升級,驅動行業變革;天人、貝迪成為太子參領軍企業,先后承擔國家、省級太子參相關科研項目13項,有效突破良種繁育、規范化栽培等關鍵技術,為“閩東藥城”添磚加瓦。
“四生四美” 興鄉村
書寫振興篇章
村子里村道暢通、屋舍儼然、環境優美,村民三三兩兩在公園散步話家常;茶園里一壟壟茶樹郁郁蔥蔥,散發著清香,茶農們穿梭于其間進行除草等日常管護工作;福建恒馨茶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們仔細包膜、熨燙,一盒盒包裝精美的茶葉被打包裝箱后銷往北京、山東等地……

龍井崗茶葉 陳開秀 攝
嶺邊亭村黨支部書記肖巖炳介紹,以推進鄉村振興為契機,該村積極踐行城郊鄉提出的“四生四美”新思路,以白茶產業為依托,通過支部領辦合作社、茶企帶動等方式,群眾實現流轉土地、茶葉售賣、茶企務工等多渠道增收,每戶每年平均增收1.5萬元。
村莊美、產業興、百姓富,嶺邊亭村是城郊鄉推行“四生四美”新思路的一個生動縮影。城郊鄉是國家級生態鄉鎮、省級鄉村振興特色鄉鎮。黨的十八大以來,城郊鄉緊扣“五個振興”總要求,按照生態美、生產美、生活美、生意美“四生四美”的發展要求,堅持“全域統籌、科學規劃、整合投入、分類施策”原則,推進全鄉各村產業、文化、生態等全面振興。

熊透村村貌 吳小青 攝
新思路帶來新出路,隨著“四生四美”的深入推進,各村建設成果落地有聲,村民幸福指數節節攀升。靴嶺尾村在全縣率先試點支部領辦合作社,大力發展兒童研學產業,文旅產業初現端倪;熊透、金家洋等村依托茶葉和馬仙信俗等特色資源進行個性化打造,進一步延伸環東獅山,游客人數逐年上升……
2021年
全鄉村集體經濟收入
15萬元以上的村7個
收入20萬元以上的村5個
收入50萬元以上的村1個
建檔立卡貧困戶82戶306人
人均純收入達到1.82萬元
與2016年相比翻了兩番

熊透村茶油基地 吳霖 攝
“四基四力” 固基層
匯聚發展動力
日前,在靴嶺尾村黨建小院內,黨員干部、鄉賢能人、村民代表等齊聚一堂,共同商討村莊關于接辦團建和發展規劃相關事宜。

靴嶺尾村黨建小院 吳敏婕 攝
2017年初,靴嶺尾村還是“支部弱、村財少、群眾散”的軟弱渙散村,短短幾年間蛻變為年均接待游客量達15萬人以上的“網紅村”,先后獲評“福建省鄉村振興實績突出村”“福建省鄉村治理示范村”“福建省金牌旅游村”,黨建小院功不可沒。
黨建小院是靴嶺尾村支部與群眾、鄉賢在為村里的生產生活工作打造的一個黨建工作陣地,圍繞“政策方針講一講、文明家風傳一傳”等“七個一”開展議事、調節矛盾糾紛、黨員志愿服務等內容,能夠將黨的工作與群眾緊緊地融合在一起。
鄉村要振興,組織振興是“第一工程”。城郊鄉充分發揮活動陣地功能,推進100名村“兩委”干部管好用活黨員活動室、人民調解室、農家書屋、群眾綜合活動中心等基本陣地,滿足群眾文化、體育、休閑、娛樂、健身等多元文體生活需求,實現用好陣地助力組織振興。

靴嶺尾 吳霖攝
同時,以提高素質、激發干勁、促進效能為導向,城郊鄉充實村組織振興第一責任人,選優配強15名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并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以及大力推行村規民約、黨員公約制度,不斷建強基本隊伍、抓好基本活動、執行基本制度、用好基本陣地,促進領導力、凝聚力、執行力、戰斗力進一步增強,為各項事業發展提供堅強力量。
十年征程,山鄉實現了新跨越;征途漫漫,未來更值得期待?!拔覀儗⒅鲃尤谌搿奈濉瘯r期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緊緊圍繞‘閩東藥城’‘中國慢城’建設,持續推進轉型提速、產業提檔、鄉村提質、治理提效、黨建提標,接續奮斗,實現城郊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背墙监l黨委書記袁宗昂話語堅定。
來源:閩東日報記者 張瑜 通訊員 束觀設
編輯:陳娥
審核:林翠慧 周邦在
圖片由柘榮縣城郊鄉政府提供
責任編輯:陳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