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民俗文化——我市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助推文化保護與發展系列報道之四
福安市灣塢鎮舉辦“火樹節”民俗活動
2019年6月13日,古田臨水宮被授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李國鑌 攝
寧德網消息(閩東日報記者 陳小妹)閩東深遠厚重的歷史積淀和繽紛多彩的人文生態資源,孕育了眾多獨具地方特色、聲名遠播的民俗文化,如蕉城霍童的“二月二”燈會、畬族“三月三”,陳靖姑信俗、“馬仙”信俗、太姥娘娘信俗等。
近年來,寧德市各級人大常委會圍繞大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有力推動寧德市民俗文化事業健康發展。
積極建言獻策促保護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民俗文化已融入閩東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推進經濟發展、構建社會和諧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民俗文化的傳承保護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民俗文化不斷衰退、民俗文物逐漸消失、民間傳統技藝瀕臨滅絕等。
“特色性的民俗文化的傳承亟待加強。以方言為例,通過走訪發現,許多年紀較小的中小學生,使用方言的能力明顯下降。方言的使用程度極大降低,不利于地方特色文化的傳承,不利于區域特色的呈現,不利于多元文化的融合與表達。”寧德市人大代表林捷說。
民俗文化的傳承和保護現狀引起了寧德市各級人大代表的關注,大家紛紛建言獻策。寧德市人大代表林捷提出《加強我市民俗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建議》,霞浦縣人大代表卓維陸、曾沖妹、盛文峰等提出《關于武岐村建設武術文化交流中心的建議》,霞浦縣人大代表鐘鹽棟、薛秀婷、曾成燈等提出《關于要求在白露坑村建設“畬族對歌樓”的建議》等,大力呼吁保護和傳承好閩東民俗文化。
助力寧臺合作促融合
近年來,寧德市重視發揮民俗文化在對臺交流中的作用,通過與臺灣有關方面合作交流,凝聚民族共識、維系民族情感、增進同胞情誼,開創了寧臺交流協作的新局面。
年初,寧德市人大常委會將開展寧臺文化交流合作情況的調研列入2019年監督計劃。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要求我省要大力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市人大常委會召開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進行學習傳達貫徹,強調要結合聽取審議寧臺文化交流工作情況報告,發揮好人大作用,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努力為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作出應有的貢獻。6月上旬,市人大常委會開展調研,實地察看涉臺民間信俗、體育、攝影等文化交流項目和場所,并召開座談會聽取工作情況匯報和人大代表的意見建議。在市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上,聽取和審議了市政府相關情況的報告,提出了充分發揮“五緣”相近的傳統人文優勢,積極推動民間信仰、宗親祠堂、族譜對接、民俗工藝等領域組團赴臺開展對口交流,積極推進畬族歌舞、非遺戲曲和技藝等赴臺開展交流合作,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促進兩地同胞心靈契合等審議意見。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成功舉辦海峽論壇·陳靖姑文化(旅游)節、“三月三”畬族文化節、中華一家親“二月二”會親節、寧德世界地質公園文化旅游節和組織文化產業企業參加海峽兩岸(廈門)文博會等特色交流活動。古田縣臨水宮祖廟成為我省首批對臺交流基地和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霞浦縣半月里畬族文化村落成為省對臺交流基地;福鼎市佳陽鄉雙華村和太姥山鎮綠野山莊成為海峽兩岸少數民族交流與合作基地示范點;古田縣陳靖姑文化旅游節和霞浦縣媽祖文化交流項目被列為國臺辦對臺交流重點項目。寧臺民間文化交流正不斷擴大深化。
上下聯動履職促合力
助力保護民俗文化,寧德市各縣(市、區)人大常委會和鄉(鎮)人大紛紛在行動。古田縣人大常委會組織代表開展文化保護和項目建設視察,促進臨水文化提升和發展。柘榮縣人大常委會積極推動馬仙信俗文化的發掘工作,著力提升信俗文化核心價值,并全力推動其成功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蕉城區人大常委會通過開展道教文化、洞天文化、黃禮珍文化等調研,對珍貴的歷史文化進行深入挖掘與整理。屏南縣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屏臺民俗、宗教、旅游等文化交流合作情況報告,助推保護北墘黃酒及康里端午民俗文化。福安市灣塢鎮人大根據鎮內選區劃分,以各選區的鎮人大代表為成員成立文化保護小組,助推“火樹節”民俗文化保護……
民俗文化保護的源頭活水在基層、在民眾。近年來,寧德市各級人大代表充分發揮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致力于進一步挖掘、利用好具有地方特色民俗文化資源,通過不斷奔走呼吁,讓民俗文化“活”起來、用起來、“火”起來。
福鼎市硤門畬族鄉柏洋村注重“孝”文化。在柏洋村的省人大代表鐘愛雪和寧德市人大代表張秋香的積極推動下,柏洋村大力推進鄉村文化建設,從“孝”文化入手,舉全村之力提煉整合傳統孝文化形成品牌,先后成功舉辦了四屆“孝文化節”活動,推介了美麗鄉村、福鼎白茶品牌等。
霞浦縣人大代表、“最美文化工作者”鄭德雄,十余年來將鏡頭聚焦在家鄉的灘涂美景與漁耕文化,拍出一張又一張美輪美奐的照片,助推霞浦灘涂的美從在深閨變成聞名遐邇。
為推動地方文化發展,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2013年福鼎市十七屆人大代表陳生策劃創辦了“文化福鼎《中國微演藝》惠民系列活動”,得到群眾好評。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保護民俗文化還需緊跟時代步伐,在融合中傳承發展,在新時代煥發新的魅力。
責任編輯:鄭力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