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寧:跨鄉跨村 實現下派干部“效用最大化”
日前,走進周寧縣瑪坑鄉芹太坵村中藥材示范基地,十余名村民正在移栽菊花苗。2022年,芹太坵村以產業振興為抓手,復墾近百畝“沉睡”飛地,設立“芹太坵老區基點村鄉村振興產業園”,發展中藥材產業。
“去年,我們在張處的指導下,建立百畝中藥材示范基地,引進安徽亳州優質的中藥材品種和種植技術,種植白芍、黃精、玄參、天冬、菊花等中藥材,菊花和玄參當年就有成效,村財收入增加到25萬元,日子越過越有盼頭?!鼻厶珗w村黨支部書記葉石松說。
葉石松所說的“張處”,是寧德市第四批派駐周寧縣瑪坑鄉芹太坵村的鄉村振興指導員張毅。
芹太坵村位置偏僻,村發展缺少路子,產業單一,村財收入不高。2021年,臨近退休的張毅下沉鄉村,常駐村里,挖掘特色產業,盤活優質資源,確定了“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實施兩產業兩提升三建設”的基本思路,帶著村民一起闖一起干,推動鄉村產業、生態、文化等全面發展。
打造“紅色文旅產業鏈”,建設紅軍后方醫院展陳館及其配套設施,修復紅軍后方醫院遺址;推動“人居環境提升工程”,完成主村基礎設施短板項目、鄉村振興主題公園文化長廊建設……兩年多來,張毅先后向省、市、縣、鄉有關部門爭取項目資金500多萬元,推動芹太坵村產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優”的跨越,實現“一園一鏈一工程”質的變化,為實現鄉村振興奠定了扎實基礎。
不僅僅是芹太坵村,在純池鎮桃坑村也有他的身影。去年5月,張毅跨鄉助力純池鎮桃坑村鄉村振興。他找準目標,把握重點,擬定《桃坑村鄉村振興幫扶項目》短期、中期和長期建設發展項目21個,為桃坑村規劃了農文旅發展新路。
張毅跨鄉聯建助力鄉村振興源于周寧縣跨鄉跨村服務的開展。
近年來,省、市、縣三級向農村選派了一批優秀干部,為推動鄉村振興注入強大活力動力。為進一步整合下派干部力量,周寧縣成立“鄉村振興人才協調服務中心”,通過搭架構、建機制、樹導向,推動下派人員跨鄉跨村開展組團化、片區化服務,打破下派干部“點對點”“一對一”服務的區域限制,變“單兵作戰”為“協同合作”,變“單一服務”為“整體提升”,充分盤活發揮下派干部的最大效能,實現全縣“一盤棋”。
“過去,這些干部、人才層級不同、系統不同、領域不同,存在‘單兵作戰為主,服務對象單一’的現象。我們希望把資源橫向整合,打破地域限制,推動下派力量跨鄉跨村聯建,開展‘組團式’幫扶,不斷擴大服務農村工作的覆蓋面,實現下派干部‘效用最大化’?!敝軐幙h委人才辦主任詹元炳說。
周寧縣綜合考慮鄉村振興指導員、科技特派員、駐村第一書記、專家服務團、金融助理員等多支下派隊伍的能力優勢,提出謀劃產業、技術指導、推進治理、金融服務、建強組織等“五項職能”,多維度、近距離統籌協調,支持幫助解決鄉村振興中出現的各類難點熱點問題,持續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撐。
流轉拋荒地,大力發展蜜薯產業;集中發展黑兔擴繁養殖,統購統銷帶動周邊村群眾養殖黑兔增收致富;領辦旅游公司,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走進李墩鎮鄉村振興示范帶,在省下派一書陳建福的引領下,際頭、芹溪、樓坪三個村發展風生水起。
“去年,我們成立芹溪—際頭—樓坪聯村黨委,由我擔任黨委書記,建立‘四共四聯’工作機制,因村制宜,挖掘特色產業,盤活優質資源,實現優勢互補、抱團發展,推動產業連片、黨群連心。去年,三個村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均到達20萬元以上,其中際頭村、芹溪村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突破50萬元?!标惤ǜUf。
駐村以來,這些由專家學者、離退休干部、致富能手等群體組成的下派力量活躍在田間地頭,聚焦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振興,掌握鄉村一線急需解決的問題,建立“供需清單”,采取“閉環工作法”,通過雙向選擇、“點餐式”服務的方式,實現供需有機銜接。
2022年,周寧縣采取自愿認領和組織安排相結合的方式,共計784人認領跨村跨鄉服務項目234個、幫助解決問題649個。
為充分發揮下派力量作用,周寧縣通過完善激勵保障機制,推動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確導向,縣財政統籌600多萬元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作為基礎保障,支持下派干部開展鄉村振興工作,激發下派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
此外,該縣還注重結果運用,每年在下派干部中開展“一先兩佳”評選工作,并給予一定工作經費獎勵或在參加年度考核、職稱聘用等方面予以傾斜。去年,評選2021年度先進鄉村振興工作組3個、優秀服務項目10個、優秀服務個人20個。同時,牢固樹立干部在一線提拔使用的鮮明導向,去年以來,該縣在鄉村振興一線提拔重用干部 53名,占提任干部 29.78%。
“下一步,我們計劃擴大服務隊伍,將人才隊伍由體制內向體制外延伸,積極利用鄉賢、企業家等社會群體力量,探索創新‘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模式,助力鄉村振興?!闭苍f。
來源:閩東日報通訊員 魏知秋
編輯:陳娥
審核:林翠慧 周邦在
責任編輯:陳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