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fjxpf"></strike>
<ruby id="fjxpf"></ruby>
<ruby id="fjxpf"></ruby>
<span id="fjxpf"></span>
<span id="fjxpf"><dl id="fjxpf"></dl></span>
<strike id="fjxpf"></strike>
<strike id="fjxpf"><ins id="fjxpf"></ins></strike>
<strike id="fjxpf"><i id="fjxpf"><del id="fjxpf"></del></i></strike>
<strike id="fjxpf"></strike>
<span id="fjxpf"><dl id="fjxpf"></dl></span>
首頁 鄉村振興 脫貧攻堅 典型示范

走好畬村文化旅游之路

◎霞浦縣溪南鎮白露坑村半月里自然村

【背景】

半月里自然村,位于霞浦縣溪南鎮東北部,全村共83戶326人,多為畬族人口。村內古建筑、古民居保護完好,素有“閩東畬族第一村”之稱。

過去,半月里村地處山區,基礎設施條件差,是一個典型的貧困自然村。為了盡早扭轉貧窮落后的面貌,帶動群眾過上好日子,村干部在畬族文化傳承人的啟發之下,通過大力傳承保護畬族文化,堅持打好文化旅游牌,帶領群眾挖掘蘊含在畬文化中的“真金白銀”。近年來,共有13戶60人在文化旅游的帶動下實現了脫貧。

【做法】

1、保護傳承畬族文化。畬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畬文化,這不僅是畬族人民自己的瑰寶,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面對村中畬文化日漸凋敝的現象,村民雷其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從2001年開始,他走遍省內外畬族人口聚居地,收集整理畬族文物1600多件,其中有木雕100多件、服飾120多件、生活類文物800多件、畬族小說歌200多首等,自發創辦了“畬族博物館”。在他的感召下,村委會意識到保護畬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先后投入300多萬元,邀請廈門大學閩臺建筑文化研究所編制完善古村落發展規劃,完成村落“五通”建設、入村古官道、村口廣場整修、文物保護館的修建和部分古建筑物的仿古修復,對16座古民居危房進行搶修,使畬族古村原貌得到較好保存。2012年以來,半月里村先后獲得“國家級第一批民族特色村寨建設點”“第一批國家級傳統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等稱號,半月里畬族婚俗更是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以畬文化帶動旅游發展。畬文化本身并不創造價值,如何在保護和傳承畬文化的過程中帶動畬家百姓脫貧?半月里村專門成立霞浦縣半月里民俗文化發展有限公司,80多戶300多名村民集體入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4戶,公司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利潤,按比例進行分配,探索走出了以畬文化帶動旅游的發展路子。一是以畬文化活動聚人氣。2016年共舉辦畬族文化表演、雙福橋垂釣等旅游文化活動30多場次,吸引各地游客8萬多人次,年收入達30多萬元,每戶貧困戶從公司獲得分紅3500元。二是開發線路聚人氣。對接省、市、縣旅游部門開發鄉村一日游項目,2016年通過線下線上“旅爸爸”APP等形式定期、不定期地組織游客到半月里村一日游,吸引各地游客2000多人次前來觀光攝影。三是宣傳推介聚人氣。通過電視臺、微信、網站論壇、參加海峽旅游博覽會、廈門旅游展等方式,推介特色旅游線路和畬家米酒半月香、烏米飯、糍粑、畬藥等特色產品。通過畬文化的撬動,半月里的旅游知名度不斷提升,外地游客紛紛慕名而來。“文化旅游發展勢頭良好,群眾生活有了盼頭,干事也有了激情。”村民主任雷仁華表示。

3、以文化旅游增加群眾收入。村里優先推薦16名貧困群眾到半月里民俗文化發展公司打工,以當模特、當演員、銷售畬族工藝品和土特產等多種方式增加貧困戶收入。“我們會根據游客的拍攝需要提供相應的畬族風情特色服務,每次收費50,去年一年就凈賺三萬多元。”鄒建芝笑著說,這位曾經只是家庭主婦的畬族姑娘,如今通過當模特為原本貧困的家庭帶來了穩定的收入,替丈夫分擔了壓力。旅游既是消費,游客更是食客。村里創辦合作社,組織引導群眾大力發展茶園和柚子、柑橘等果園種植,養殖原生態土雞、淡水鴨、鵝和生豬、家兔等家禽1萬多只,并以集體名義開辦了畬家土菜館,招收貧困群眾務工,專門經營合作社特別是貧困戶生產的農、畜產品。過去,村民雷向嚴家的烏米飯、糍粑,只是作為特色點心招待客人之用。通過文化旅游的帶動后,僅僅依靠出售烏米飯、糍粑等畬家特色產品,2015年雷向嚴就實現創收6萬多元,過上了幸福生活。

【點評】

習近平同志在《畬族經濟要更開放些》文章中指出,畬族經濟要發展,一個關鍵的問題是,走開放的道路,跨出自己的小天地。民俗文化是寶貴財富,更是生產力。半月里村立足保護和開發自身獨特的畬族傳統文化,發展特色鄉村旅游,推廣特色旅游項目,通過博覽會、互聯網等平臺推介畬族文化旅游、畬族特色工藝品,推動畬族文化與旅游開發融合發展,把文化資源優勢轉變成了發展優勢,跨出了畬族經濟囿于區域性狹隘的圈子。

責任編輯:晴天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寧德網簡介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 加入我們

寧德網 版權所有,未經寧德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3512014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號:1309374 閩ICP備08006857號

廣告聯系:0593-2831322 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3-2876799

新聞熱線:17759335807 舉報郵箱:ndwww@qq.com    寧德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寧德市新媒體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寧德市蕉城區蕉城北路15號閩東日報社三樓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_国产精品午夜福利_伊人久久综合网亚洲_日韩超清无码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