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fjxpf"></strike>
<ruby id="fjxpf"></ruby>
<ruby id="fjxpf"></ruby>
<span id="fjxpf"></span>
<span id="fjxpf"><dl id="fjxpf"></dl></span>
<strike id="fjxpf"></strike>
<strike id="fjxpf"><ins id="fjxpf"></ins></strike>
<strike id="fjxpf"><i id="fjxpf"><del id="fjxpf"></del></i></strike>
<strike id="fjxpf"></strike>
<span id="fjxpf"><dl id="fjxpf"></dl></span>
首頁 鄉村振興 脫貧攻堅 典型示范

旅游拓寬扶貧路

◎福鼎市磻溪鎮赤溪村

【背景】

赤溪村是福鼎市磻溪鎮下轄的一個畬族行政村。30多年前,赤溪村集“老、少、邊、窮”于一體,近九成的村民分散居住在12個“五不通”的偏遠自然村。1984年《人民日報》頭版刊登“讀者來信”,反映赤溪村下山溪畬族自然村群眾貧困狀況,引起黨中央的高度重視,由此拉開了全國大規模、有組織扶貧攻堅的帷幕,赤溪村也因此成為“中國扶貧第一村”。

近年來,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赤溪村脫貧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與赤溪干部群眾視頻連線后,赤溪村搶抓機遇,以旅游為主導產業,配套發展其他產業,實現了從貧困到小康的跨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到2016年的15696元(旅游產業收入占52%),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家庭近150戶(占全村總戶數的37%),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0萬元。2016年被確定為全國首批鄉村旅游扶貧觀測點, 名列中國名村影響力排行榜。

【做法】

1、發揮太姥山麓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立足優美生態、畬族文化等資源,發揮地處太姥山風景名勝區西南麓的優勢,招商引資推進旅游開發,于2004年引進萬博華旅游開發公司,福鼎市政府和磻溪鎮政府分別占12%和8%的股份,承諾給予企業30年旅游資源開發權,后來又引進了三啟文化公司開發耕樂源景區拓展基地。2016年,赤溪村集體成立了赤溪旅投公司,策劃實施旅游集散中心、下山溪溪谷度假區等6個項目,持續改造提升旅游基礎設施。開發旅游十多年來,從一開始幾乎沒有游客,到如今鄉村旅游項目全面鋪開,具備竹筏漂流、親水體驗、瓜果采摘、登山健身、戶外體驗等多條游覽線路,形成了以九鯉溪水域風光帶、下山溪河段峽谷型水域風光以及坑里弄古民居群、田園自然風光等為主的旅游發展格局,2016年接待游客20萬人次,單日游客量最多達上萬人。

2、依托旅游公司盤活資源,吸引貧困戶投資、就業。進駐赤溪村開發的旅游公司,在建設各項旅游設施的同時,還有效帶動了當地貧困戶盤活自身資源。一方面,貧困戶的資產資源得到開發,全村1400畝水田80%得到流轉,村民每畝每年收取500元租金,還有40多戶村民通過租賃店面實現每年2000-3000元的店租收入。另一方面,有效開發了貧困戶的人力資源,全村共有210多名村民在旅游公司、合作社就業務工,人均月工資3000多元;在旅游項目建設過程中,40多名村民通過從事景觀改造、民宿、農家店等建筑工程,實現人均年收入6萬元。比如原下山溪村民李乃松,經造福搬遷到中心村后,在旅游產業帶動下逐步開始從事運輸業、建筑業,其妻子則進入旅游公司就業,4口人的家庭邁入小康,2016年家庭收入達6萬元。

3、鼓勵發展商貿服務業,帶動貧困戶創業致富。大量游客的紛至沓來,為村民帶來了創業商機,如何將機遇“兌現”為脫貧致富的實效,是重點要解決的問題。依托青年農民創業就業指導中心、農業技術服務隊、農民文化學校、烹飪協會赤溪分會等平臺,組織開展特色種養、導游服務、美食烹飪、電子商務等多項技能培訓,對村民發展農家樂、特色民宿、農家小超市等鄉村旅游配套服務業開展指導,從山地農業、農家體驗、餐館住宿、旅游產品、勞務服務等多種渠道增加村民收入,目前全村開辦了38家特產店、11家農家樂、14家小超市。原在外打工的村民杜春蓉抓住商機,利用自家民房開起“農家樂”,去年開始就全年無休,從今年正月初一到元宵節,光餐飲營業額就有5萬多元。村民吳伏淡依托信用社10萬元的創業低息貸款,承包了8畝池塘養殖康魚,年收入超10萬元,其中作為旅游特產銷售達4萬多元。

【點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赤溪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大力發揚“滴水穿石,弱鳥先飛”精神,立足資源生態、交通區位、產業基礎等優勢,主動融入太姥山大旅游圈,確定了“1+N”的發展思路,緊緊圍繞旅游這一主導產業,大力發展配套服務業,通過發展商貿服務業、優先為貧困戶提供就業機會、幫助返鄉創業青年做好產品銷售等方式,實現了景區帶動村莊發展、能人帶動貧困戶致富的發展目標,切實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為脫貧致富的優勢。

責任編輯:晴天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寧德網簡介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 加入我們

寧德網 版權所有,未經寧德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3512014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號:1309374 閩ICP備08006857號

廣告聯系:0593-2831322 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3-2876799

新聞熱線:17759335807 舉報郵箱:ndwww@qq.com    寧德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寧德市新媒體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寧德市蕉城區蕉城北路15號閩東日報社三樓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_国产精品午夜福利_伊人久久综合网亚洲_日韩超清无码人妻